【專利分析實操】EP10─揭開台、清、交、成專利神秘面紗(2)

我們在上一集介紹到了專利閱讀就像考試,需要看懂專利格式,掌握所謂的「必讀重點」。當前面的專利檢索及分類完成,我們終於進入專利分析重頭戲!專利分析圖表的解釋其實很簡單,今天這一集,我們將著重在系統基本操作介面介紹,並以實際案例帶你認識專利分析時各種常見的指標意義說明。
不囉嗦,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新穎公司的專利分析系統發展史
  2. 分析前應確認:專利權人、國家等名稱合併
  3. 分析功能基本操作介面介紹
  4. 專利分析的眉眉角角:專利權人與專利申請人意義大不同
  5. 實際案例:公司研發強度分析,與各指標意義說明

新穎公司的專利分析系統發展史

從這集開始我們就要進入專利分析,其實專利分析圖表的解釋意義,學校已經幫我們教的差不多了,解釋的好與不好,我個人認為是,你對專利指標代表的意義性可以掌握多少。

我們公司系統就是以專利分析的統計圖表起家的,在國際上幾個著名的大系統相比之下,我們的系統完全不遜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

我們公司從2000年成立以來,就是以專利分析系統起家,所以專利分析找新穎就對了!我們在專利檢索、專利分析業務,已經服務產業23年。最早的單機版產品是安裝在個人電腦上的,有包含管理面分析PatentGuider,還有像技術面分析的PatentTech,這都非常有名。

那2006年開始,網頁版應用系統開始起飛,這兩個產品就順應改版成網頁版,也就是現在的IPTECH系統。從專利檢索、檢視、篩選、分類、管理面分析、技術面分析,整個專利分析作業流程都可以透過瀏覽器,來進行線上操作,使用上更方便喔。

在全球有關於專利分析的系統上,IPTECH也堪稱分析圖表最多的產品,IPTECH可以從不同的分析構面,直接產出所有有意義且有分析價值的專利分析圖表,讓你可以一目了然輕鬆完成,從檢索到檢視、篩選、分類等等步驟,到最後專利資料都確認完成之後,就可以進行專利分析了。

分析前應確認:專利權人、國家等名稱合併

如何進行專利分析呢?
就用上一集形成的台、清、交、成這個專案作為範例,直接點選「管理面分析」或者是「技術面分析」就可以囉!

不過分析之前我們的習慣是還是要先確認「申請專利權人合併」,要先確認公司分析的名稱一定要統一。

譬如長庚醫院,可能就會有台北長庚、林口長庚、高雄長庚,我們就可以做「申請專利權人合併」,把名稱合併成長庚醫院。或者是像台灣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名稱比較長,為了分析上面比較容易閱讀,我們可以把它簡化成台積電,分析的時候就可以更簡化。

我們其實還會再順便確認所屬國,還有像申請國這些資料喔!
一定要讓公司、國家、名稱統一,所以分析前都會先進行名稱合併。

分析功能基本操作介面介紹

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進行分析,先簡單介紹一下分析功能的操作介面設計。

左手邊的部分就是分析功能的選單,分析項目包含像是有公司別、專利件數、所屬國別等等。每個功能展開裡面都會再有細部的功能,像是公司別打開之後,有研發強度分析、公司引證分析等等。
這裡的公司選單總共有11個大項目,各功能選單拉下來,會有細部的分析項目。

例如點選公司別-研發強度分析,就可以分析每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的排名。

像這邊我們就可以去勾選我們要分析的公司,系統會依據公司的專利件數,由高到低來做排序,我們可以預設用前五名的公司,或者是自行勾選想要分析的公司項目。

像我們這次的主題就是台、清、交、成,所以我們這邊就勾選,台大、成大、陽明交大、清大。

可是為什麼還有其他這麼多的公司?像是工研院、聯發科、台積電,因為這些公司都是跟學校有產學合作的單位,所以它是共同申請專利的。這個在國際上也很常見喔,學校透過產學合作,可以把學術的研究成果,提供產業實際應用與產業實務互相接軌,學校不但可以增加研發經費的來源,更能夠刺激它的創意,跟它的創新應用喔,是非常正向的循環。

若這裡的公司數量越多,其實越代表學術單位跟產業的合作緊密度是非常高的。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知道這些學校主要跟哪一些公司共同合作了,換個角度思考,你也可以知道這些公司最常跟哪些學校合作,這些也都是屬於商情的資料喔。

專利分析的眉眉角角:專利權人與專利申請人意義大不同

下次我們應該來詳細探討Tesla跟Stanford,因為聽說Tesla主要在鋰電池的技術,都是跟Stanford合作的,我們就可以來看看,他們共同合作的表現是怎麼樣。我們如果從媒體報導,我們可以知道Tesla跟Stanford的創新合作計劃,但是我們如果透過專利情報,就可以更深入的去了解,詳細的技術布局唷!比方說Tesla他曾經還有併購過,太陽能屋頂的業者SolarCity,還有像老牌電池公司Maxwell,這些資訊就可以從專利資訊中窺探一二,那藉由專利資訊就能夠掌握市場競爭情報,當然對於專利策略的掌握就能夠更加運用。

所以不管是Tesla跟Stanford或者是台大跟工研院,台大跟台積電,這樣子分析下去,你可能從媒體只知道一二,可是他合作真正的技術在哪裡,還是可以從專利的角度去切入,更能夠讓你掌握競爭的部分。

所以一般我們在專利轉讓跟授權的部分,也可以從專利的分析角度來看,都是可以透過IPTECH系統來去掌握喔,我們後續會再跟大家逐一來分享,怎麼樣透過專利資訊來去了解,更通透的掌握技術情報跟商業的合作情報,

專利的權利它是可以被轉讓的。我們可以透過「申請人」資訊,知道專利的原始申請公司。後續專利如果有經過轉讓,就可以透過「專利權人」這個欄位知道,他目前的真正的權利人是誰。

這部分很重要,因為有時候申請人跟現在的專利權人是不同的,你分析的角度是什麼,這部分你在分析前要確認清楚喔!

我們的機制是,如果你選擇的是「專利權人」,那麼我們會優先以「現專利權人」,也就是Current Assignee進行分析。那如果專利還沒有獲證,還在公開的階段,那就會以專利申請的公司,也就是「專利申請人」作為分析。

那檢索上也要注意唷,比方說我們查詢台灣大學就要指定檢索專利權人,還是檢索專利申請人的欄位。不然可能會發生下在快速檢索欄位,結果查詢的結果超過五千多筆,查詢到的專利多半是在專利說明書當中,引用了台大的專利案件,這些專利的申請人其實跟台大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仔細看過專利說明書,就會發現被檢索到的都是台灣大學生、台灣大學校內、在台灣大學校內。因為它是全文檢索的概念,有30%的資料,都不是跟台灣大學這個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有關係的,就會導致調查結果有誤,就會影響分析的結果。

使用者對於各個系統它的掌握度,使用介面跟資訊的特色分析的特性的資訊,都要掌握得很清楚,因為裡面的眉眉角角很多,一旦疏忽了整個報告就會有問題。所以你在檢索的時候,必須要針對你要的分析的狀態,你要針對特定的欄位去下你的條件,這個習慣要養成,不要隨手就下在全文檢索欄位裡頭,這個都需要經驗累積。

接下來我們在這邊要去選擇分析日期的依據,這裡有包含像申請年、公告年、公開年。
「申請年」指的是這筆專利的提案申請的年份,我們會解釋為技術發展的年份。
「公告年」就是專利被審查通過的年份,那也就是專利取得權利的年份。
「公開年」就是這筆專利被公開的年份,通常是申請日起算後,經過十八個月會被強制公開,實際上這筆專利還在審查中,還沒有取得專利的權利。

我們的系統預設會用「申請年」作為分析依據,就是以專利技術發生的始點,作為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接下來介紹申請年與公告年,這兩個年份在我們分析的重要性。
專利的法定年限,會依據專利的類型而有所不同,法定年限也會不同。
「發明專利」的保護年限是20年,「新型專利」是10年,「設計專利」是15年。
專利的年限計算是以「申請日」起算,如果有提出優先權主張,則會以「優先權日」來計算喔。
「專利公告日期」,則是從專利開始主張的那個起始日,大家一定要特別去注意。

所以分析「技術」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就「申請年」來分析。
可是在分析「權利」的時候,就會用這個「公告年」來分析。

所以一般如果你要進行分析的時候,可能你要注意的是你就技術的角度探討,技術什麼時候發源,或者是就權利的主張,那一般IPTECH它的右邊都是申請年,左邊就是公告年,你在下載這個或者是分析這個圖表要特別注意。

那美國的權利的主張也是跟台灣一樣嗎?能不能讓我們更多點知識的了解。
美國在發明的保護年限也是20年,設計專利同樣也是15年,另外美國專利制度並沒有將新型專利獨立出來。
所以美國跟台灣最大的差別,在於美國沒有新型專利的這個類別。
接下來我們設在選擇日期依據之後,我們就可以選擇我們的起訖的分析期間。
我們預測系統會依據專案當中,最早跟最晚的日期來設定起訖的年份,如果我們要限縮特定的期間,我們當然就可以自己再手動去選擇喔。

實際案例:公司研發強度分析,與各指標意義說明

另外在研發強度分析功能當中,IPTECH系統會依據研發能力的指標,來進行加權計算,這些指標的加權分數,也開放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點選「參數設定」的功能,我們就可以進行設定了。這些研發能力的設定指標包含像是專利件數,就是代表專利的總件數,還有他人引證次數、自我引證次數、發明人數、所屬國數、平均專利年齡,還有活動年期喔。

所以最後我們這一張圖的研發強度的分析,其實是根據這些指標而來的,而且提供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那我們的系統已經預設好,這些權重設定了,那這個研發能力的指標,事實上也是我們去參考國內外的一些重要的指標的研究成果,是重點中的重點,大家可以多加參考使用喔。

IPTECH的系統架構,左邊就是「功能選單」,依你要分析的標的選單來做選擇。
接下來如果你分析公司,你就要指定你要探討的公司,來進行「專利權人指定」。
上面就是一些「條件設定」,如日期來設定起訖的年份,你可以參考使用。
IPTECH的「分析圖表」,它就會在中間呈現。
使用者在分析的時候,你一定要思考你的分析目的,來進行相關選單的選擇,而且條件一定要設定好。

接下來分析的參數設定好之後,我們畫面再往下捲動,上面是分析圖形,下面就是圖形的來源資料。以這張研發強度分析為例,這裡是各個公司的研發能力分析圖,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公司它的相對的研發能力如何。

圖形來源資料中,計算指標其實除了從專利的件數(量的角度)之外,還會參考品質喔。

「他人的引證次數」,就是代表在專案內的其他公司,引證我們家公司的專利的總次數。

「自我引證次數」就是我們自己,引證我們自己專利的次數,如果被引證次數越高,就代表它的價值性就越高。

「發明人數」,就是我們的研發團隊的投入的人力資源的數量,投入的團隊的人數越多,也就代表專利的價值就越高。
特別強調我們有特別針對發明人數,去做剔除重複這件事。這就代表台大有專利申請的發明人,總共有五千多件,那台、清、交就很明顯的,這如果換成公司,你就可以知道它的研發團隊,有多少在這個技術領域,這都是重要的情報給大家參考。

「平均的專利年齡」,如果近年來一直都有持續有專利持續產出的話,那就代表專利就越年輕,表示近年來公司都還有持續的積極的投入這個專利領域的開發,那它的專利威脅性也就越強,表示他的權利主張越強。

「活動年期」代表專利的申請的年期,比方說如果台大在2017、2018、2019年都有做專利的申請,那麼活動年期就是三年。
為什麼要針對活動年期做分析呢?活動年期是代表我們可以看出這家公司,它在專利的投入的狀況,我們在實務上會發現,有一些國家的公司,會特別在某一個年度突然有大量的專利產出,那個其實就代表它是它技術商品化的年代。像近年大陸就有很多這種狀況,通常他們都是因為政策使然,就是國家或者是公司有要求他們,在某一個年度就會有突然大量的專利產出。可是像一些先進國家,像歐洲或者是美國,他們就是比較遲緩的,持續都有做技術的研發跟投入,這些公司,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技術的研發,是比較厲害的。而研究單位一般而言活動期也會偏長。

最後,我們就會依據上述所有指標,透過權重去計算出每一家公司它的研發實力。

一般我們在做專利分析報告的時候,會針對各個重要公司或者是競爭公司,針對它的指標逐一來說明它的現況,原因是要讓我們的研發團隊更了解競爭公司,現行在這個技術投資的狀況,縱向的來跟他人比較分析,更能夠掌握各個公司,在這個部分的技術領域的競爭實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主要跟你探討的是在進行,專利分析前相關資訊條件的設定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專利分析非常基本盤的作業,大家一定要先行了解。我們讓大家更了解這些指標的意義,便更能夠掌握競爭公司的技術實力,這都是做專利分析重要的情報,所以透過IPTECH系統,就可以全部一把掌握這些專利重要資訊。

下集主要將探討:剖析台灣四所頂尖大學─台、清、交、成,從專利件數與申請趨勢來看各校的專利表現。
若是有其他想知道的題目或疑問,也歡迎在底下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