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電子報

【產業電子報】2025年台灣上半年專利觀察報告

2025年上半年,全球專利申請公開數據揭示了各產業在技術創新與智慧財產布局上的動向。透過對專利申請數量、技術領域分布、主要申請人等面向的分析,我們得以掌握產業趨勢、競爭態勢與潛在研發熱點,作為後續技術策略與專利布局的依據。本報告針對該時段專利資料進行系統性分析,為企業與研究單位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產業電子報】鋼鐵與神經的舞蹈—仿生機器人專利布局下的創新角力

在智慧製造、醫療照護與國防應用等場域快速演進下,「仿生機器人技術」正逐步成為跨領域創新的核心驅動力。不同於傳統機械結構設計,仿生機器人以生物系統為靈感,模擬動物或人體的運動模式與感知行為,實現靈活運動、環境感知與人機互動等高階功能。從多關節協調控制、柔性致動機構,到視覺與觸覺融合感測,這項技術革新正重塑智慧系統的互動介面與操作邏輯。仿生設計不僅提升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中的適應能力,更為高精度作業與人因工程帶來突破。本期電子報將深入解析仿生機器人的關鍵技術亮點與專利布局趨勢,掌握未來智慧機器與人類共融的新契機。

【產業電子報】熔爐不再吐煙—綠色鋼鐵革命下的脫碳戰役

在碳中和目標與產業轉型雙重壓力推動下,「綠色鋼鐵技術」正加速成為實現永續製造的關鍵解方。相較於傳統高耗能、高排放的煉鋼流程,綠色鋼鐵技術從原料選擇與回收、還原製程創新,到碳排放處理與再利用,進行全流程革新,致力打造低碳、高效率且具循環潛力的鋼鐵生產模式。
隨著全球碳邊境稅政策陸續上路,重工業碳排強度亦受到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鋼鐵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在確保產能與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實現碳排減量與資源循環,已成為全球鋼鐵企業與供應鏈上游無法迴避的關鍵課題。綠色鋼鐵技術的發展,不僅是回應永續趨勢的環保手段,更代表從製程邏輯、原料結構到能源體系的根本重塑,是一場關乎產業競爭優勢重構與長期營運韌性提升的系統性革命。

【產業電子報】協同進化,開啟機器人自主行動的新篇章

在智慧製造、倉儲物流與國防領域快速發展的驅動下,「機器人協同自走技術」正成為關鍵突破口。不同於傳統單一自走機器人,新一代協同技術強調多機整合、即時通訊與自主決策能力,實現多台機器人如群體般協作完成任務。從動態路徑規劃到異常避障、自主任務分派,這場技術革新不僅提升營運效率,更為複雜場域中的彈性部署與風險控管帶來全新可能。本期電子報將帶您洞察這項技術的核心亮點與專利布局趨勢,掌握未來智慧系統的關鍵節點。

【產業電子報】Uber踩到專利地雷:你家的App也可能中標!?

🧨Uber慘了?專利官司可能重創業務!
美國時間 2025 年 5 月底,Uber 捲入一場超級燒腦🔥的專利戰爭,被 Carma Technology 正式告上聯邦法院!
這不是普通的小糾紛,是一場關係到 Uber 核心技術、可能影響全球營運的大麻煩 🧨
🌐誰是 Carma?他們又為什麼控告 Uber?
Carma 是一間早在 2007 年就成立的交通科技公司,原本名叫 Avego,創辦人是 Sean O’Sullivan(對~就是創投圈有名的那位📈)。
當年 Carma 就針對「共乘配對技術」申請了一整套專利,並在 2010 年陸續獲准。

【產業電子報】在桌上引爆太陽之火——核融合產業的嶄新篇章

在過去,核融合一直被視為「永遠20年後的技術」,一場追逐太陽能量的科學豪賭。但如今,隨著小型化技術的進展與創新材料的應用,一種革命性的轉變正悄然發生:核融合不再只屬於龐大設施與國家級實驗室,而是逐步邁向「桌上型」規模的實作現場。
桌上型核融合技術重新定義能源產業的想像空間。從使用超導體與雷射點火的微型聚變反應爐,到結合人工智慧與複合材料的實驗平台,這些創新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於核能技術的認知,也為未來能源供應的分散化、去中心化鋪路。多家新創企業與學術機構正在投入這一領域,資金、人才與專利數量均顯著增長,預示著一場能源技術革命的可能。

【產業電子報】COMPUTEX 2025全解讀:AI 是新電力,你的企業上線了嗎?

「AI 就像 100 年前的電力,成為新世代的基礎建設。」
—— NVIDIA 執行長 黃仁勳(COMPUTEX 2025)
👀 一場演講,改寫產業思維。
當全球科技巨頭都還在高喊「AI First」時,黃仁勳早已預告:「AI 不只是工具,是未來的工廠」——如今在 2025 年,這句話終於落地成真!
今年於台北登場的 COMPUTEX 2025 開幕演講,不僅展示最新晶片與系統,更看到一個新的世界正在啟動。